青春之我,颂科技赞歌——CAA青年科学家论坛 圆满举行

日期:2021-12-08 10:41

2021中国自动化大会综合论坛之“青春之我,颂科技赞歌——CAA青年科学家论坛”成功举行。青年是整个社会力量中最积极、最有生气的力量,青年科技工作者是科技创新主力军,青年时期是科技工作者最具创新力的黄金时段。本届大会为此设立了专题,论坛通过若干邀请报告,旨在与广大青年科技工作者交流成长的心得体会,引导青年科技工作者勇担时代使命,激发和释放青年投身科技强国建设的潜力和活力。本场专题论坛由副秘书长、北京师范大学教授黄华担任主席并主持。

首先,由浙江大学控制科学与工程学院副院长、网络空间安全研究中心副主任程鹏带来题为“工业互联网安全研究体会:源于控制,远于控制”的开场报告。从一幅画、一首诗延伸到工业互联网正在对工业和我们的生活造成变革性的影响,程鹏教授结合个人学习和科研经历从工业互联网的产生以及工业互联网系统的体系架构出发,分析了系统特性及安全威胁原因。通过讨论工业互联网的基础控制层安全现状和具体案例,说明工业互联网系统中信息安全和物理安全融合之重要性,并对工业互联网安全的研究方法和前沿技术进行了探讨。

 

程鹏:工业互联网安全研究体会:源于控制,远于控制


华中科技大学人工智能与自动化学院教授、博导,图像信息处理与智能控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副主任伍冬睿作关于“脑机接口中的机器学习”的报告。伍冬睿教授在报告中介绍了脑机接口中用于加速校准的迁移学习方法,用以解决脑机接口系统经常需要针对新用户或新任务进行个性化校准,费时费力的难点,提升精准度。通过讲述针对脑机接口系统的对抗攻击和隐私保护方法,确保脑机接口系统的安全性和隐私保护性,为其大规模的应用提供基础条件。

 

伍冬睿:脑机接口中的机器学习

 

东北大学信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程同蕾作“微结构光纤在智能感知领域的应用”的报告。相对于传统光纤,微结构光纤具有特殊的结构和高度可控的特性,尤其是碲酸盐和硫系微结构光纤具有高非线性折射率,为中红外光纤传感器及非线性光纤器件的研发提供了有利的条件。鉴于此特性,微结构光纤在智能感知领域的应用中变得越来越突出,由于其高灵敏度和多用途的特性,使其成为了一个理想的现场检测平台。程同蕾教授对微结构光纤的基本特性、制备方法进行了综述,并分享了近年来在智能感知领域的研究进展。

 

程同蕾:微结构光纤在智能感知领域的应用

 

百度研究院大数据实验室主任研发架构师熊昊一作“基于飞桨的“泛在”物联网系统”的报告。泛在物联网,即围绕物联网本身的各个环节,充分利用移动互联、人工智能等技术实现万物互联、人机交互,构建全面感知、高效处理、便捷灵活等特征的物联网系统,其三个重要维度包括感质空间、人机交互和任务执行。围绕着三个维度,熊昊一博士介绍了百度基于“飞桨”(PaddlePaddle)的泛在IoT在工业质检、工业安全、智能农业、智慧城市等行业中的应用。除了介绍应用落地之外,熊昊一博士通过列举其中几个具体的研究成果,阐述了百度在基于飞桨与百度AI的泛在物联网前沿探索中所做的一些工作。

 

熊昊一:基于飞桨的“泛在”物联网系统

 

清华大学自动化系长聘副教授,博士生导师鲁继文作“无监督视觉表征学习”的报告。视觉数据表征是计算机视觉与模式识别的研究热点,在视频监控、自动驾驶、智能终端均有着重要的应用前景。鲁继文教授阐述了清华大学自动化系智能视觉实验室近年来在无监督视觉表征学习方面所开展的一些工作,包括无监督紧致表征学习和自监督视觉表征学习,以及它们在人脸与物体识别、图像与视频检索、三维重建与识别等视觉任务中的应用。

 

鲁继文:无监督视觉表征学习

 

北京理工大学自动化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副院长孙健作“网络化系统分析与控制”的报告。孙健教授从网络化系统稳定性分析、网络化系统控制器设计、网络化系统信息安全三个方面阐述了今年来团队在网络化系统方面的相关工作。

 

孙健:网络化系统分析与控制

 

最后,由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研究员、博导王卫群作题为“生机电融合的康复机器人关键技术”的报告。康复机器人技术研究涵盖神经科学、机械工程、控制与信息、临床医学等多个学科,是一个高度综合的领域,还有很多技术难点亟需突破。王卫群研究员在报告中介绍了典型的康复机器人平台,探讨康复机器人研究面临的问题和技术挑战,重点阐述了课题组在解码人体运动意图与主动人机交互方面的研究进展以及样机研制的初步成果。

 

王卫群:生机电融合的康复机器人关键技术

所有报告结束后,黄华教授对专题论坛进行了总结并向所有参与报告嘉宾的精彩分享表示了感谢。始终秉承培育青年科技人才的宗旨,高度重视和支持自动化领域高层次青年人才发展与创新,着力为广大青年科技工作者搭建交流与发展的平台,助力科技工作者成长发展,致力于为自动化领域源源不断输送新鲜血液。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