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1月28日,国际工程科技战略高端论坛在北京友谊宾馆隆重开幕。本次大会由中国工程院主办,中国工程院信息与电子工程学部、中国仿真学会、、北京仿真中心联合承办。这场为期两天的学术盛宴汇聚了数百名行业大咖及参会嘉宾,通过线上+线下模式共同探讨“面向CPS(信息物理融合系统)工程的建模与仿真技术”的未来发展之路,为我国制造强国、网络强国战略提供智力支持和决策支撑。
大会可谓一场高层次学术盛宴,云集了众多院士和顶级专家。带来重量级线下报告的特邀报告人为中国航天科工集团李伯虎院士、海军航空大学何友院士、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苏东林院士、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王飞跃教授、中国钢研科技集团有限公式孙彦广副总工程师。同时带来精彩线上报告的特邀报告人为浙江大学谭建荣院士,英国伦敦Brunel University欧洲科学院王子栋院士,英国伦敦大学、英国皇家工程院SarahSpurgeon院士,加拿大卡尔顿大学、国际建模仿真学会会士GABRIEL A. WAINER教授,瑞典哥德堡查尔姆斯理工大学Bengt Lennartson教授,德克萨斯大学Jorge A. Prozzi教授,英国女王大学Seán McLoone教授。大会还邀请了清华大学吴澄院士、中国航天科工集团魏毅寅院士、中国工程院信息与电子学部办公室黄海涛主任为大会特邀嘉宾,现场约200多位参会嘉宾共享了本次学术盛宴。
中国工程院信息学部副主任、中国仿真学会荣誉理事长、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计算机学院教授、中国工程院赵沁平院士,中国仿真学会理事长、中国航发集团公司董事长、中国工程院曹建国院士,副理事长、中国钢研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冶金自动化研究设计院张剑武院长出席大会开幕式并致辞。李伯虎院士和曹建国院士担任论坛主席,开幕式由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张霖教授主持。
大会现场
赵沁平院士致辞
赵沁平院士在致辞中指出,在刚刚结束的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上,提出了“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并将其摆在各项规划任务的首位进行专章部署。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站在历史新高度、从战略全局出发作出的科技创新重大战略决策,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此次论坛的举办,邀请了国内外相关领域的院士专家,围绕面向信息物理融合系统工程的建模与仿真技术开展研讨交流,这是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以“四个面向”为科技创新方向,在开放合作中提升科技创新能力的重要行动。
曹建国院士致辞
曹建国院士致大会欢迎辞时表示,当今仿真技术已成为武器装备研制、国民经济建设、系统论证、训练与展示、运行与维护等领域不可或缺的关键技术,是信息技术发展的强大推动力之一。本次论坛针对CPS工程对现代建模与仿真技术的仿真建模理论与方法、仿真系统理论与技术以及仿真应用工程理论与技术3个方面提出的新挑战进行研讨。通过我国仿真界与国际仿真界在较高层次上的研讨、交流,听取高层次国际国内专家对面向CPS(信息物理融合系统)工程的建模与仿真技术研究现状的理解,碰撞和寻求对相关技术问题瓶颈及其解决方法的思路。希望大家以本次高端论坛为契机,进行广泛的学术交流,共同进步;也希望各位同仁能够对我们学会今后的工作多提意见和建议。我们将尽最大努力,将高端论坛打造成一个高端学术共享的平台,使之成为具有广泛影响力的品牌学术会议。
张剑武院长致辞
张剑武院长在致辞中表示,是我国最早成立的国家一级学术群众团体之一,也是发展我国自动化、信息与智能科技领域的重要社会力量。希望与会专家通过高层次的研讨、交流,共同探讨技术问题的攻关方法,提炼相关的科学问题和关键技术,寻求CPS工程建模与仿真技术的突破,为我国科技强国建设贡献力量。
李伯虎院士作报告
开幕式之后,线上+线下大会特邀报告人展开了以“面向CPS(信息物理融合系统)工程的建模与仿真技术”为主题的学术交流,6位院士、6位知名专家为论坛呈现了精彩的报告。中国工程院李伯虎院士在开场报告《面向信息物理系统工程的智能高性能仿真云》中,介绍了作者团队研究开发的一种面向信息物理系统工程的智能高性能仿真云( CPSEO-IHPSC )的研究背景,包括解读信息物理系统(CPS)及面向信息物理系统工程(CPSE)的概念,讨论面向信息物理系统工程对建模与仿真技术挑战及其新技术研究内容。接着,提出了 CPSEO-IHPSC 的内涵、体系结构和技术体系。进而介绍了作者团队的阶段性研究成果,包括已完成的 CPSEO-IHPSC 雏型系统、攻克的部分关键技术及其在智能制造系统工程和智慧城市系统工程中的应用范例。最后,讨论了在当前“新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新人工智能+”新时代中发展 CPSEO-IHPSC的建议。
何友院士作报告
中国工程院何友院士带来《海上智能信息感知与融合研究进展与思考》的报告介绍,当前,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技术井喷式发展,为信息融合研究提供了新的动力,信息融合正快步迈入智能时代,必将迎来更大的发展机遇和施展空间。在此形势下,自2014 年起,团队聚焦多平台多手段信息感知和多源多域信息融合,系统全面地推进智能感知与融合技术研究,目前已取得一定进展和突破。报告结合近年对智能信息感知融合的研究、思考和理解,对智能信息感知与融合的过去、现在和未来进行汇报,以期提供思路和启发。
苏东林院士作报告
中国工程院苏东林院士做题为《从电磁兼容到电磁安全》的报告,报告开篇从目前我国电子信息系统研制和使用时出现的电磁兼容问题出发,结合未来信息系统智能化、网络化和电磁化的特点,分析了电磁兼容和电磁安全工作的重要性,提出电磁兼容与电磁安全基本概念的内涵和关联关系,并介绍了电磁干扰表征和检测、电磁兼容性量化设计的相关关键技术以及电磁环境效应和电磁安全的概念与逻辑关系。最后,分析和介绍了当前电子信息系统研制工作中面临的电磁干扰特性测试、电磁环境效应测试与评估等方面存在的难题,提出了促进电磁兼容与电磁安全领域相关工作开展的建议。
王飞跃教授作报告
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王飞跃教授做题为《CPSS 与基于 ACP 的平行仿真:跨越 Lighthill 认知鸿沟》的报告,报告指出平行仿真是将仿真模型或者仿真系统作为人工系统,与实际系统协同运行、虚实互动、共同演化发展及互相控制的一种仿真技术应用方法。平行仿真以动态数据驱动、数据建模、参数估计、传感器、数据同化、自适应建模等技术方法为实现途径,实现仿真系统与实际系统的平行执行。对于预先定义的模型和参数难于准确描述实时变化的系统状态和行为,以及仿真系统长时间运行导致较大的累计误差,以难于预测系统状态,甚至导致错误的预测和判断等问题,平行仿真可以通过仿真系统与真实系统的实时互动,以及数据交换,更新仿真模型和参数,矫正仿真系统状态,提高仿真结果可靠性。
孙彦广副总工程师作报告
中国钢研科技集团孙彦广副总工程师做《基于多智能体流程仿真的生产调度和能源调配》的报告,报告阐述钢铁制造流程是由复杂的物质流网络、能量流网络和信息流网络所组成的“三网协同”的信息物理系统,因此物质、能量、信息“三网”协同优化是实现钢铁智能制造的关键技术之一。报告首先从钢铁生产全流程集成优化的视角讨论了钢铁智能制造信息流网络的构建、全流程对象建模和仿真,以及基于信息物理系统的物质、能量、信息“三网”协同优化功能和协同优化运行流程。然后,结合基于多智能体仿真的炼钢厂计划调度和基于能量流网络的钢铁工业多能源介质优化调配,介绍了物质、能量、信息“三网”协同优化的两个应用案例。
线上大会特邀报告人中国工程院谭建荣院士做了《从虚拟现实到数字孪生:关键技术与发展趋势》的报告。报告指出,随着 5G技术的推广应用,万物互联,赋能未来,数字孪生将带来制造业设计、生产和维护等多环节的变革。制造业市场需求正发生由批量化转为定制化、单一化转为多品种、周期长转为更新快、大众化变为高端化的变化,应采用智能技术来应对市场需求,解决制造问题。数字孪生就是前沿关键的智能技术,将给制造业带来革命性的变化。数字孪生并不仅是复制,还可以将物理设备各种属性映射到虚拟空间中。NASA 飞行器健康管理、西门子安贝格数字化工厂和通用公司工业互联网平台等说明了数字孪生技术在智能制造的应用与发展优势。通过数字孪生技术产生的汽车发动机虚拟装配,不仅可以动起来,看到内部零件、接头运作中的变化,还可以把速度曲线求出来,看看是不是符合企业实际需要。
欧洲科学院王子栋院士做了《网络攻击情形下矿山信息物理融合系统的分布式故障诊断研究》的报告,报告讨论矿山信息物理融合系统的研究意义、现状分析、科学问题与研究内容,阐述现代通信、传感、信息与通讯技术在矿山信息物理融合系统中的重要性,指出实现矿山生产过程的自动检测、智能监测、智能控制与智慧调度中的关键问题。进一步讨论影响矿山系统安全的生产故障及网络攻击的类型与区分,分析网络拓扑结构对分布式故障诊断性能的定量影响。最后以在研的三个关于工业制造4.0 及数字矿井平台的欧盟项目来说明研究矿山信息物理融合系统的重要性与必要性。
另外还有英国皇家工程院SarahSpurgeon院士,加拿大卡尔顿大学、国际建模仿真学会会士:GABRIEL A. WAINER教授,瑞典哥德堡查尔姆斯理工大学:Bengt Lennartson教授,德克萨斯大学:Jorge A. Prozzi教授,英国女王大学Seán McLoone教授分别在线上做了精彩报告。
“智能博弈与建模仿真”专题论坛现场
线下“智能博弈与建模仿真”专题论坛、线上“2020中国仿真大会-数字孪生与仿真”及“军用仿真与能源仿真前沿技术”论坛精彩不断,共有20位国内专家做了精彩报告,本次会议吸引了2000余人次观众在线观看。
来源:中国仿真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