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1月7日,中国自动化大会之“智慧城市”专题论坛于上海国际会议中心成功举办。中国工程院院士、同济大学副校长吴志强担任专题论坛主席,中国工程院院士、电子商务与电子支付国家工程实验室主任柴洪峰担任副主席。
疫情加速推动了现实世界与数字世界的融合和连接,城市走向“自动化”,国家提出大力发展智慧城市等新型基建。如今“云”成为新型生产力,数据成为新型生产资料,A I成为新型生产工具,区块链重塑新型生产关系,智慧城市成为经济发展的新动能,改变我们的生活方式、社会的治理方式、企业的生产方式。本次分会探索“云+数+A I ”智慧城市的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探讨实现协同高效的数字政府、富有活力的数字经济、智慧便民的数字社会、以人为本的智慧治理的新路径。
首先吴志强院士发表关于“自主城市”的报告,通过探索城市生命体从机械化技术到人工智能技术的起搏迭代规律,揭示出促使这些理想模式成型的潜在需求、技术条件和目标理想之间的内在关联和原动力所在。吴院士讲述开展自主城市技术研究的初心,揭示出目前取得的五项重大突破:大数据智能、群体智能、跨媒体智能、混合增强智能、自主无人系统。介绍前沿技术在城市、制造、医疗、农业和教育中的创新性和创造性的应用。
柴洪峰院士发表关于“TEE技术发展及创新研究进展”的报告,介绍TEE在智能手机、物联网设备等的应用,强调TEE安全服务框架的构建对于打造合作共赢的产业生态模式的重要性。
褚君浩院士发表关于“新工业革命和智能时代”的报告,主要讨论关于实时传感、智能分析、及时反应等智能化复杂体系的核心技术,以及在智能时代背景下的应对措施。
Herzog院士发表关于“What makes city services intelligent”的报告,介绍长期监控和提高城市服务的重要性,并以国内四座城市为例讨论基于交通监控和控制的智能决策对于提高能空气质量服务的作用。
孙剑教授发表关于“基于车辆轨迹和路径的新一代城市智能交通管控理论与方法”的报告,从信息感知、状态辨识、信号控制和系统管理入手,介绍基于数据+知识混合驱动的多系统高效协同运行机制的管控理论体系框架。
汪镭教授发表关于“现代智慧城市的生命特征”的报告,主要从当代城市建设的根本任务之一——智能化本质特征方面,探讨了人类本身的智能生命特征系统与智慧城市运行系统之间的对比研究以及智能模拟。
黄佳教授发表关于“基于有机共轭分子的传感器与人工神经突触器件”的报告,介绍如何通过分子结构调控、材料微结构调控等方法有效提高基于有机共轭分子的器件性能,以及在电动汽车锂电池安全监控中的应用。
来源:大会组委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