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月4日,首届中国人工智能与机器人教育峰会在“六朝古都”、“十朝都会”之城南京盛大召开。本次峰会由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信息科学部指导,、东南大学等单位联合主办,人工智能与机器人教育专业委员会、东南大学学习机器研究中心、北京西普阳光教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南京云智控产业技术研究院共同承办;汇聚了来自清华大学、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同济大学、西安交通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东南大学等高校科研院所的近500位专家学者,以及全国40余所人工智能学院的院长参会。
峰会开幕式由原央视科教频道主持人国晓飞主持,副理事长王成红,中国工程院院士、同济大学校长陈杰,东南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总会计师丁辉,东南大学特聘教授、大会主席、CAA人工智能与机器人教育专委会主任孙长银致辞。
峰会开场报告由理事长、中国工程院院士郑南宁教授带来,题目是《混合增强智能:协作与认知——如何构建人机的互信和新的机器学习方法》。郑院士围绕新一代人工智能面临的挑战,从人机互信的基本问题、选择性注意机制问题、常识的理解问题以及面向场景理解的混合智能计算架构四个方面展开,给出了自己的思考并介绍了西安交通大学在这方面的整体工作。
华东理工大学副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钱锋的报告题目为《人机共融流程工业智能系统——人工智能赋能流程制造》。报告以需求驱动、应用导向为目标,提出了当前流程工业制造系统智能化的主要研究内容和关键技术,包括:并给出了工业应用示例。
湖南大学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院长、机器人视觉感知与控制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主任、中国工程院院士王耀南在会上作了《高端制造机器人关键技术及应用》的报告。高端制造机器人作为高端装备制造业的重点发展方向,是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的体现。报告概述了高端制造机器人的关键技术难题及发展前景与趋势,探讨了我国高端制造装备现状,介绍了高端制造视觉传感器、机器视觉检测、嵌入式网络化高精度运动控制系统等技术的最新研发进展,并阐述了制约目前高端制造机器人研发所遇到的瓶颈问题及可行性解决方案。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信息学部三处副处长吴国政在《我国人工智能研究基金资助情况与展望》报告中,主要对四个方面的工作进行了详解: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深化改革思路,人工智能学科布局与资助情况,智能车、脑机接口等研究实验活动以及AI与交叉学科研究。报告系统地介绍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深化改革方案与思路,指明了新时代科学基金资助导向,并表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通过完善评审机制、优化学科布局,推进形成具有更高资助效能的联合基金资助体系。
欧洲科学院院士陈俊龙教授在题为《多模态情感智能分析及其在精神评估及教育的应用》的报告中指出,利用包括表情、基于EGG脑电信号的生理数据等在内的人体行为数据所开展的基于深度学习和宽度学习的多模态情感识别研究和相关进展。报告揭示了数据背后的感情类型,让机器可以完成“看脸色”、“听口气”等任务,相关研究在智慧医疗、智慧教育和公共安全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并深入的应用。
中国人工智能与机器人教育峰会,旨在全面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贯彻实施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高等学校人工智能创新行动计划》、《机器人产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下午,峰会还组织了“人工智能学院院长/学术带头人研讨会”、“智能信息物理系统研讨会”、“区块链赋能智慧教育”、“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研讨会”与“人工智能学科与专业建设研讨会”五个主题论坛。作为人工智能与机器人教育领域大型高端交流平台,首届中国人工智能与机器人峰会搭建了跨行业跨领域交叉融合、产学研思维碰撞的交流与对接平台。
本次峰会着力于引导高校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强化基础研究、学科发展和人才培养方面的优势,促进人工智能与机器人工程在教育领域的创新应用,推动人工智能与机器人研究与教育深度融合、为教育变革提供新方式,从而引领我国人工智能领域科技创新、人才培养和技术示范应用。峰会为不断推动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助力人工智能与机器人领域十四五规划和信息领域中长期规划,为经济发展培育新动能,搭建了卓有成效的交流与合作平台。
来源:大会组委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