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中国自动化大会专题论坛之 “智能系统与机器人”成功召开

日期:2019-11-25 16:06

2019年11月23日-11月24日,2019中国自动化大会专题论坛之 “智能系统与机器人”在杭州国际博览中心成功召开。目前生产制造、医疗康复、老龄服务、救灾救援、公共安全、航空航天等重点领域均对系统智能化提出来重要需求,机器人及人工智能技术已成为系统智能化的重要抓手和重要组成部分。此次交流的目的是集中报告反映近年来我国学者在智能系统与机器人领域取得的成果。本论坛由同济大学校长陈杰院士和浙江大学熊蓉教授共同担任论坛主席。

  哈尔滨工业大学机器人研究所所长赵杰教授,通过从结构与本体、感知与交互、控制与决策三个角度描述机器人未来十五年机器人技术阶段性发展趋势,并阐述了未来15 年全球机器人产业新的国际竞争战略格局、未来全球机器人产业中我国应处的地位以及面临的挑战及机遇。

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宋征宇教授,简要回顾自主技术在航天运输系统研究现状,总结了运载器自主飞行与其他运动体自动驾驶的差异,提出了适合航天运输系统的自主分级模型。随后重点从自主动态轨迹规划技术和自主姿态控制技术两个方面介绍自主技术的应用场景和研究进展。

北京理工大学黄强教授,介绍了北理工汇童仿人机器人发展历程,讲述了拟人化运动规划、传感反射控制、仿生功能部件与系统匹配优化等方法,以及实验验证结果。分析了我国与国际上最领先仿人机器人之间的差距,以及国际仿人机器人发展共同面临的实用化瓶颈问题,提出了仿人机器人核心单元部件、多模态运动和拟人化智能操作的发展思路。

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刘连庆研究员,提出了类生命机器人的研究理念,通过生命系统和机电系统在分子和细胞尺度的融合,推动机器人系统由非生命介质向生命介质转变,使得机器人同时具备生命系统和机电系统的优点,进而提升机器人的各种性能、带动机器人学科的发展。阐述了了以智能融合为目标,以活体细胞为物质载体,通过与机电系统的结合,实现生命本征感知和驱动,进而展示出通过全生物信息闭环,实现智能涌现和发育的可能性。

北京理工大学自动化学院方浩教授,首先针对协同探测问题,介绍了基于分布式优化的多无人机自主协同探测及无人机自主队形变换控制。进而针对协同作业问题,介绍了冗余自由度移动操作机器人的协调优化与协同控制。最后针对协同任务规划问题,介绍了满足协同任务时序逻辑约束的任务链设计。为建筑机器人面向复杂任务的智能协同提供重要参考。

西安交通大学薛建儒教授针对实现完全的自主驾驶面临的问题,探讨了引入人的作用或者人的认知模型,形成人机协同的混合增强智能驾驶的方案,介绍了包括增强智能驾驶中的示教、模仿与交互学习及受脑和神经科学启发的自主智能等核心问题及课题组所取得部分研究进展。

上海大学谢少荣研究员介绍了复杂海洋场景中,采用基于线索和选择性注意机制的分布式弱中心化决策模型,通过采用多智能体强化学习的方法分析同伴的观察信息和潜在动作并使用基于注意力机制的多任务差异性分配方法完成复杂环境下集群的协同决策。

同济大学何斌教授针对当前自主智能体面对复杂环境的脆弱性问题,介绍自主智能体主动感知与行为进化的研究进展,分析了开放环境下精准主动感知及行为进化的挑战与核心基础理论问题,最后探讨基于主动感知的智能单体行为进化技术在自主智能无人系统领域的应用前景及变革性影响。

上海交通大学王贺升教授针对非结构化下的视觉伺服问题,系统的介绍了一系列相关解决方案,从点特征入手,推广到更广泛的通用图像特征,给出完整的理论分析,并介绍了分别针对视觉伺服的镇定和跟踪问题,结合包括机械臂、移动机器人、无人机、软体机器人等机器人系统进行的研究与应用。

北京航空航文力教授介绍了仿生机器人、软体机器人的部分关键技术,以及在真实环境中对低成本、高效无损的软体机器人关键技术进行测试与应用相关成果,同时也汇报软体机器人, 如软体手,软体臂的驱动、感知一体化方面的一些探索工作。

与会同行表示,此次会议是珍贵的交流学习的机会,专家们的精彩报告让人受益良多。专题论坛主席陈杰院士和熊蓉教授对各位专家及与会者对论坛的大力支持表示感谢。至此,本次专题论坛圆满结束。

来源:大会组委会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