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A青年说】北京中科原动力科技有限公司助理研究员:拥抱梦想,在挑战中享受成长的快乐

日期:2022-05-17 09:16

刚满30岁的袁野博士是我国最年轻的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获得者之一。今年又入选了中国科协“青年人才托举工程”,这一中国青年人才重量级的荣誉。他也是依托学会唯一一名来自企业的入选人。袁野博士谦逊地说:这是对我们创业方向和取得成绩的充分肯定

 

 中国科协青年人才托举工程入选名单

 

2019年博士毕业后的袁野,有很多职业选择,但他没有像其他博士同学一样进入高校或科研院所从事教学科研工作,也没有进入如火如荼的互联网造车新势力,更是拒绝了某大型企业从事技术应用和研发相关工作的邀约,而是选择了最具挑战的创业之路,沾满泥土的农业之路。这里面有热爱、有乐于挑战的快感,还有沉甸甸的责任。

 

我喜欢做有挑战的事情。这也是让我成长最快的方式。 在农业历史上,袁野和团队的伙伴们将成为智慧农业新的开辟者

 

做科研最怕的就是既不能顶,又不能立,浮在半空中什么问题都没有解决。车辆工程专业是一门复合型应用型学科。研究就要以产业需求为导向,解决行业发展的具体问题在他看来,顶天立地具体到专业研究上来就是要利用前沿的专业理论和人工智能、自动驾驶技术解决具体的产业问题,促进行业发展,惠及国计民生。

 

和很多小男孩一样,我从小就喜欢汽车,因此高考志愿我很坚定地选择了车辆工程专业在美国留学期间,他被这个车轮上的国度发达且成熟完整的汽车前、后市场所震撼,学业之余他经常在各个汽车坟场一泡就是一整天,寻找和拆下需要的零件,改装或维修自己的汽车,他对这事乐此不疲。

 

在美国买的第一辆车是一款2003年产的小跑车,1100美元,折合人民币不到1万元。所有设备都是机械的,没有中控,车窗靠手摇,后备箱都得用钥匙开。虽然有点老掉牙,但是能开。袁野博士很开心地介绍道。

 

为了提升驾驶体验,袁野计划对这辆车进行一系列的电控化、智能化升级改造。在一个汽车专家手里,这都不是问题。没过多久,一台和现代汽车相差无几的炫酷小跑车就呈现在朋友们面前。袁博士的这一举动给了大家很大的震撼。这其中就有中科原动力的创始人韩威博士。

 

我退休之后的人生理想就是希望能开一间修车铺,帮助人们解决各种汽车的疑难杂症。我一直很喜欢,而且很享受这个过程。

 

将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

 

袁野博士学成归国以后一直扎根农业一线,将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从车铣刨磨钳做起,不怕风吹日晒,为团队解决了一个又一个难题,成长进步非常迅速。这是中科原动力创始人韩威在袁野博士入选青年人才托举工程时发到公司群里的一段话。

 

 

 

回忆团队和个人的成长过程,袁野博士感受颇多。

 

单纯从技术角度来讲,汽车和拖拉机在原理上差异并不大。农机不仅是个行驶工具,还是一个生产工具,也就是不仅要走好,还要把农活儿干好。而且,它的工作环境是非常恶劣的:风吹日晒、霜打雨淋,不同地理地形,非铺装路面,大幅度的颠簸震荡,长时间的高强度作业,极端高温、零下三四十度的低温……都是农机面临的场景。这在可靠性方面提出了挑战。此外,农业无人驾驶它最主要解决的问题是跟农艺的结合。不是单纯的无人驾驶,而是要实现农艺的数字化、标准化、智能化生产。要懂农艺,懂种植、懂种地,写出来的算法才能真正用到实地生产中。

 

要实现无人驾驶和农机、农艺的融合,产品一定要在农业生产中反复磨练,才能打造好的产品。这是全新的机会,这是一次突破,团队里的每一个人全情投入。

 

回想起2019年的创业之初。八个人,有刚留学回国的,有拖家带口从外地过来。虽然这是一个拥有顶尖的无人驾驶全栈能力的豪华团队,但是作为一群穷书生,其实大家都没有钱。靠着带头大哥韩威的一些个人积蓄,大家坚持了一段时间。

 

袁野博士介绍创业之初的情景:第一台用来改造的拖拉机是韩威自掏腰包买的;用于改造的各种工具设备都是找同学或朋友借的。

 

我们听过很多美国车库创业的故事。这支八个人的创业团队,在北京连个适合的车库都没有。大家不得不发动朋友圈寻找外援。有梦想的人,全世界都会帮你!这时,韩威的一个朋友伸出了援助之手——厂房里有间食堂包间,可以供办公使用。就是在这个小包间的一张圆形餐桌上,袁野和团队伙伴们从0-1开启了中科原动力自己的农机无人作业系统的设计蓝图。

 

 

 

超强的研发能力是这支团队最宝贵的财富。大概两个月的时间,大家就把一台普通拖拉机,改造成了一个能自己跑、可以自主避障的无人驾驶农机在人工智能和自动驾驶十年如一日的研究积累,此刻得到迸发。

 

在师友的帮助下,这支年轻团队全员转移到了北京小汤山的一处农业基地,要为下一阶段的无人化作业开发和实验工作做好准备。为了加快进度,大家抛家舍业的全昼夜封闭开发,挤在小汤山基地五人一间的宿舍里,大家闭关修炼做起了上下铺的兄弟。这一住就是半年。每天在基地的试验田、宿舍、一间被称为实验室的20平左右的平房里,三点穿梭。通过向农业专家、农户、老农机手等专业人士学习,团队不仅自己学会了种地,更是将农艺形成了算法,教会了机器如何种地。半年时间,科幻变现实,一台普普通通的拖拉机经过改造,变成了全电控、会自动驾驶,可以无人作业的智慧农机。大家用实力证明了自己,也终于迎来甘甜。2020年团队获得天使轮融资。

 

这期间团队的作品还多次获得人工智能、无人驾驶等方面的大奖。获奖并没有意味着更轻松。相反,随着真正进入实战化作业,还有很多地方需要调整。此后团队转战东北开始了更为艰苦的大田实验。

 

团队的发展虽然越来越好,离市区却越来越远,生活条件越来越差。从家徒四壁的厂区小食堂到荒僻的京郊小汤山,再到一望无际的东北大田。就蹲在地头吃饭。蚊子叮咬的包在身上连成了片。那边的蚊子太狠了,大家都穿着长衣长裤都能叮透。当时都没有太好的皮肤了。长得白白净净的袁博士笑着说道。

 

2020年从5月到12月,大家在反复的疫情中,驻扎东北。在零下三十多度的冰雪莽原中,中科原动力北斗农机无人作业系统2.0版正式验证告成。这次农机也从120马力的小车换成了220马力的大家伙。由最初的无人驾驶单机作业,变成了无人作业多机协同。智能化水平、作业精度、作业效率都大大得到提升。这一年公司获得了第一个战略合作协议。

 

创新,天马行空和脚踏实地都不能缺

 

中科原动力的整个团队具备深厚的软硬件全栈开发实力,专业涵盖机械、电控、感知、定位、决策、控制、液压、架构等方面。其实,团队里面很多人都是多面手。机械设计、代码编写、电路设计等等对于袁野博士这个汽车老炮来说都不在话下。根据大家的技术背景在分工中他重点负责机械相关的板块。就像上学期间喜欢泡在车堆里搞各种改装,袁野很喜欢研究各种新鲜玩意。公司的前瞻研究院也由他领衔。

 

袁野博士被大家戏谑地称为机械小王子,他对研发的科学精神却像个老专家。车辆工程是一门讲究细节、追求精确、要求有极强动手能力的专业。所以,在车辆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上有两大要求,一是工程实践能力,二是专业创新能力。袁野博士,在工作中展示了他的专业素养。

 

在产品设计方面,他提出了360°全覆盖融合感知方案以及不打一孔,不剪一线的高标准设计方案,使得无人驾驶系统可以实现快速部署。另外,面向农机构型复杂,电磁干扰剧烈,工作环境恶劣等难题,他设计并实现了通用的高可靠性线控系统,大大提高了系统运行的可靠性。在农机作业精度控制方面,他建立了高精度的农机车辆运动学模型,针对非线性时变系统的参数估计难题,提出了实用算法,使得农机作业达到厘米级精度。

 

截至目前,中科原动力的农机无人作业系统经过数十万亩的大规模商业化使用和不断升级迭代到了3.0版,产品已达到L4级世界领先的智能化等级。通过加装自主研发的北斗农机无人作业系统使普通农机具备全昼夜无人化精准作业能力。

 

为呼应绿色智慧农业数字化、智能化、低碳化、生态化的理念,团队计划打造一台真正的会学习的农田作业机器人。创新,天马行空和脚踏实地都不能缺。从设计之初袁野博士就提出了不能仅仅停留在概念机、实验品的想法,必须满足实际量产的标准

 

 

 

2021年公司推出了全新概念的无人作业智能农机——“智牛号。这台没有驾驶舱的高端智能农机,基于最新国环保标准柴油发动机和液压无级变速器HMCVT的全新动力系统进行设计,配置了360°融合感知系统和北斗全无人驾驶系统,同时支持5G通信技术,支持全自动无人驾驶、近场遥控驾驶和远程遥控驾驶等多种驾驶模式。不仅节省制造成本的同时,也提高了生产效率。

 

智牛号从原型设计到出厂的过程中,袁野博士和团队敲定了无数个细节。否掉前一版方案,然后全部重来。好在这种不断磨、不断调整的心态,也是日常中的常见状态。在这背后,是数不清的枸杞、泡面和月明星稀的深夜。

 

创业的经历让我有了比同龄人有了更快的成长速度。

 

可以想象,一个20多岁刚刚从象牙塔走出来的稚嫩书生,硬着头皮接待洽谈,孤身一人出差开展商务谈判,向一群四五十岁的政府官员开展宣讲紧张到手抖等等场景时的感受。创业已三年有余,这个在市场上摸爬滚打过来的的青年小伙至今还是满身书卷气息,历经技术研发、团队管理、商务拓展等等各方面锻炼,身上更多了些成熟与自信。 

 

袁野博士一直说相比较搞研发,说话其实挺费脑子的。然而在采访交谈中,与他还聊到了很多,团队建设、项目管理、人才培养等等诸多方面。显而易见,他通过不断地学习和输出,始终让自己保持着不断成长的状态。一个爱学习的机械小王子,正在影响着一个富有工匠精神的学习型组织的形成。

 

如今在2022年春耕春播开启的时刻,中科原动力乔迁新居,有了崭新的办公室,有了愈发壮大的团队,有了场地设施更加完备的研发和实验基地。一群人,一条心正为智慧农业寻找新的更安全、更经济、更高效、更智慧的方案。今年注定是个丰收年。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