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是什么?1915年《新青年》在发刊词中写道:“青年如初春,如朝日,如百卉之萌动,如利刃之新发于硎,人生最可宝贵之时期也。”在浩瀚的历史云烟中,总有一面属于青春热血的旗帜。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当代青年生逢其时,也肩负重任,既是追梦人,也是圆梦人。正值五四青年节,推出“CAA 青年说”活动,特邀采访CAA优秀青年人才,展现青年科技工作者风采,积极传递青春正能量。本期采访的是第二届青年人才托举工程项目被托举人、火箭军工程大学教授司小胜。
司小胜,火箭军工程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2014年博士毕业于火箭军工程大学控制科学与工程学科(与清华大学联合培养)。近年来,主要从事随机退化系统剩余寿命预测与健康管理方面理论及应用研究,在EJOR、RESS、IEEE汇刊等国内外重要期刊发表论文50余篇,2篇论文为IEEE可靠性汇刊/EJOR近20/10年被引最多论文,出版中英文专著各1部,谷歌学术引用6200余次。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优秀青年基金1项,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2项,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2019,排名3)、教育部自然科学一等奖(2018,排名3)、CAA自然科学一等奖(2016,排名3)、CAA优秀博士论文等。目前担任技术过程的故障诊断与安全性专业委员会及大数据专业委员会委员,国际权威期刊《Mechanical Systems and Signal Processsing》编委(Editorial Member)。
请您简单介绍一下您的研究项目
在学术研究方面,围绕随机退化系统剩余寿命预测与健康管理问题,开展了系统深入的研究,提出了多源不确定性影响下线性随机退化系统剩余寿命自适应预测方法,建立了一类融合多源不确定性的非线性随机退化过程模型,提出了多源不确定性影响下非线性退化系统剩余寿命预测方法;针对大数据、深度学习、智能制造等领域新技术发展,开展了复杂系统剩余寿命预测前沿问题探索,在剩余寿命预测背景下提出了非失效退化轨迹、最后逃逸时间、延寿控制等新概念、新原理。
基于青年人才托举工程项目,您有哪些收获?
2017年,我有幸依托入选第二届中国科协青年人才托举工程(2016-2018)。项目执行期间,在、各级领导和托举导师团队的大力支持与关怀下,我在多方面取得了成长和进步。在项目执行期间,围绕以上研究,主持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1项、面上项目1项。以第一/通讯作者在领域内重要学术期刊发表论文20余篇,受邀在运筹优化领域重要期刊EJOR发表了关于剩余寿命预测最新研究进展的综述论文1篇,持续扩大了在该领域的学术影响力。
您还参加过哪些活动,请您讲述与的故事
在我个人成长进步的过程中,我要特别感谢提供的交流平台。通过该平台,为自己创造了诸多高层次的学术交流机会,比如安排自己在2017中国慈溪国家智能制造论坛、2018新一代人工智能高峰论坛、2018年-2020年中国自动化大会等重要会议上做了专题报告,有效扩大了学术影响。此外,通过托举项目,让我能够有更多的机会向托举导师和推荐专家周东华教授、胡昌华教授和雷亚国教授学习,得到了他们的悉心指导和关心支持,例如:正是在雷亚国教授的举荐和支持下,让我能有机会担任领域内权威期刊《Mechanical Systems and Signal Processsing》的编委(Editorial Member),促进了国际交流与合作。
对于接下来的工作,您有什么计划?对于未来的职业生涯,您还有着怎样的愿景?
回首过去,个人的成长与进步离不开青托项目的有力支持,更是通过中国科协和搭建的学术交流平台,得到了、学校领导、托举导师、推荐专家以及很多前辈、师长和朋友的关心和帮助,借此机会表示衷心感谢。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不忘初心,砥砺前行,面向复杂系统寿命预测与健康管理领域的重大需求和前沿科学问题,持续开展学术研究和技术攻关,为国家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贡献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