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度第二十一届中国系统仿真技术及其应用学术年会在云南昆明召开

日期:2020-08-29 09:52

       由系统仿真专业委员会、中国仿真学会仿真技术应用专业委员会联合主办,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昆明理工大学联合承办的“2020年度第二十一届中国系统仿真技术及其应用学术年会”于2020年8月26日至28日在云南昆明召开。来自全国各地的专业委员会委员、高等院所的专家学者、企业的技术主管及论文作者出席了本次年会。



本次会议共收到103篇论文,经程序委员会审查,最后录用了64篇,由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出版了论文集《系统仿真技术及其应用》第21卷。论文涉及的范围广泛、内容丰富,反映了当前仿真科学与技术的发展方向,体现了以建模与仿真理论为基础,建立并利用模型,以计算机系统或物理效应设备及仿真器为工具,对客观世界进行认识与改造的一门综合性、交叉性学科的全貌。同时展现了仿真科学与技术的发展水平,对仿真科学与技术的发展做出了有益的贡献。参加本次会议的代表46人,有7个大会学术报告,大部分论文都进行了不同形式的交流。

 

7篇大会报告各具特色,给代表们回顾了历史、开拓了思路、指出了热点方向。发展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是国际共识和我国的国家战略,动力电池作为新能源汽车三大核心零部件之一,其高效管控是新能源汽车领域的共性难题和研究热点。北京理工大学魏中宝教授的报告《动力电池高可靠管理算法》关注动力电池管理系统的核心技术内涵,针对电池建模、关键参数辨识、状态估计、故障诊断、快速充电等若干前沿问题进行探讨,同时也对未来电池管理研究中的若干前沿问题进行展望。


负虚系统是一类频域特性满足负虚性质的动态系统。负虚性质广泛存在于许多实际系统中,天津大学刘梅副教授的报告《负虚系统反馈控制及性质分析》向我们介绍了负虚系统的基本概念,负虚系统理论的优势,线性负虚系统反馈控制理论及性质分析取得的主要理论成果等。


电池制造技术的优化和提升,是提升电池性能的根本途经,也被欧盟确定为未来能源技术发展的重中之重。依托于法拉第研究院,英国华威大学刘凯龙高级研究院和香港科技大学唐晓鹏博士的报告《Interpretable Machine Learning for Smart Battery Manufacturing(用可解释的机器学习方法指导电池智能制造)》,针对电池电极制造的高复杂,强耦合的特性,利用可解释的机器学习方法分析电池制造过程中的关键参数,从而有针对性的优化电池的制造过程。并对电池制造领域的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强化学习被认为是实现通用人工智能的主要途径之一,也是最为接近自然学习过程的一种机器学习方法。然而,强化学习的研究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如学习效率问题、鲁棒学习问题以及从仿真到实际系统的迁移学习问题等。南京大学陈春林教授的报告《增量式强化学习理论、算法及应用》介绍了增量式强化学习方法,以期提升强化学习方法在开放动态环境下的适应性和学习性能,促进强化学习在真实系统中的应用。


一直以来,工业机器人难以被拓展应用到以多品种、小批量、短周期为特征的3C产品精密装配生产线,其根本原因是部署机器人所需人力与时间成本太高,传统的机器人示教方法难以满足频繁的换线需求。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楼云江教授的报告《面向3C产品装配的机器人示例学习系统》介绍了一种面向3C装配领域的机器人示例学习方法框架,将人工装配技能传递给机器人。通过分析装配任务在不同阶段的特征,分别为每个阶段设计机器人运动策略模型,为示例学习方法在工业装配现场的实际应用提供了高效的部署方式,同时提供了获取人工装配技能数据的有效方法。


随着国家大力推广新基建,以及5G、北斗、人工智能等新一代技术的发展,为智能交通的快速发展创造了良好条件。中国船舶集团下属连云港杰瑞电子有限公司正高级工程师项俊平博士的报告《面向道路交通环境的C-V2X车路协同系统》介绍了一种面向道路交通环境的C-V2X车路系统解决方案,利用端到端毫秒级时延通信、北斗高精度定位、端边云协同计算等技术,在人、车、路和环境之间建立紧密的感知机制,使车、路、网、云在低延迟、强交互环境下的联动和协同进化,构建了一个更高效、安全、智能的城市道路交通体系。


图数据的复杂性对现有的机器学习算法提出了重大挑战。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王纪凯博士后的报告《图神经网络与移动机器人环境感知》对图神经网络进行概述,重点介绍图注意力神经网络,阐述基本的方法原理和适用场景。基于图的信息表达和关系描述框架更加贴近于信息智能化处理的范式。报告进一步讨论了图神经网络在移动机器人环境感知过程中的潜在应用,对图神经网络如何提升移动机器人对环境的表达、理解和推理能力给出了几点思考。


两个分组报告的论文就建模与仿真、系统仿真、航天与装备仿真、控制与决策、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人工智能等方面进行了学术交流,充分反映了当前学科发展的方向和技术应用水平。在会议上,报告者准备认真、论文内容丰富、论述严谨,新老朋友聚集一堂,相互切磋,热烈讨论,达到了相互交流、互相学习、促进学术繁荣的目的,更增强了相互了解,结识了新的朋友。



本次大会得到了昆明理工大学领导的关心和支持,同时也要感谢协办单位:《系统仿真学报》编辑部、昆明奥斯顿科技有限公司、德斯拜思机电控制技术(上海)有限公司、北京津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赞助单位中国船舶集团连云港杰瑞电子公司的大力支持。“仿真科学与技术”已成为人类认识与改造客观世界的重要方法手段,并且随着和人工智能技术的逐步融合,必将在关系国家实力和安全的国防及国民经济等关键领域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这次学术交流,无疑将对我国系统仿真科学与技术的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28日下午,系统仿真专业委员会主任陈宗海教授、蔡远利教授,副主任毛征教授、陈春林教授、胡斌教授、楼云江教授、秘书长汪玉洁和部分委员代表一行应邀出席了昆明理工大学合作交流座谈会,昆明理工大学交通工程学院党委书记马旭东,副院长何明卫,交通工程学院陈峥教授出席了会议。


马旭东书记代表昆明理工大学交通工程学院对参会代表表示欢迎,并介绍了交通工程学院的基本情况,他指出,仿真技术对于交通、车辆、自动化等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专业委员会陈宗海教授、蔡远利教授分别对学院学科建设、人才培养、教师队伍建设给出了宝贵意见,此外代表们还就产学研合作交流、团队合作等问题交换了意见。


此次交流扩大了学会在西南地区的影响力,对促进地区交通运输仿真、车辆智能化、机械工程自动化发展和技术合作起到了推动作用。

来源:CAA系统仿真专业委员会  供稿

Baidu
map